登录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
按栏目分组
文学 (12)
哲学 (7)
教育学 (2)
法学 (1)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2(1)
2011(2)
2010(1)
2009(1)
2008(5)
2007(5)
2005(2)
2003(1)
2002(1)
2001(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新闻出版报(22)
相关搜索词
《暮色》遍插羽毛玫瑰接力社造势“七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本浪漫的书,配上一枝浪漫的玫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七夕”情人节赠给倾心相爱的另一半,是不是感觉新奇和美妙?“七夕”来临之际,接力出版社联合全国40家书城及卓越网、当当网举办“暮光之城”系列第一部《暮色》购书附赠羽毛玫瑰活动。活动期间,凡购买《暮色》的读者即获赠一枝售价13.2元(谐音:一生爱)永不
全文:一本浪漫的书,配上一枝浪漫的玫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七夕”情人节赠给倾心相爱的另一半,是不是感觉新奇和美妙?“七夕”来临之际,接力出版社联合全国40家书城及卓越网、当当网举办“暮光之城”系列第一部《暮色》购书附赠羽毛玫瑰活动。活动期间,凡购买《暮色》的读者即获赠一枝售价13.2元(谐音:一生爱)永不凋零的羽毛玫瑰。 “一生爱”羽毛玫瑰主要原料取材于高质量的天然鹅毛,经过洗涤、蒸煮、杀菌、烘干、干燥处理、染色、定型等若干工序,由纯手工制作而成。花瓣和枝叶部分也都由天然鹅毛精工制成,枝干部分由手工卷制而成,花瓣部分造型典雅别致,色泽明丽;花蕾触感轻柔,不变形、不褪色。 “暮光之城”系列以一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作者将主人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与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刻画得真切细腻,丝丝入扣的描写、洗练优雅的文字、曲折诡异的情节和令人窒息的氛围引人入胜。(记者 孙海悦)
成都购书中心:七夕筑“鹊桥” 浪漫做营销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七夕节前夕,成都购书中心精心策划了“浪漫七夕”的主题展台,营造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8月17日至19日,书城搭建“浪漫七夕——百鹊筑桥书香传情”的主题展示区,陈列了有关民风民俗、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图书。员工们用图书搭建了弧形的“鹊桥”和色彩鲜艳的精致的“爱的小屋”,精致的造型让读者纷纷停下脚
全文: 七夕节前夕,成都购书中心精心策划了“浪漫七夕”的主题展台,营造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8月17日至19日,书城搭建“浪漫七夕——百鹊筑桥书香传情”的主题展示区,陈列了有关民风民俗、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图书。员工们用图书搭建了弧形的“鹊桥”和色彩鲜艳的精致的“爱的小屋”,精致的造型让读者纷纷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和翻阅。此外,书城还精心策划了“购书满77元,赠可爱情侣对猪一套”的促销活动。 沈敏摄
《中华始祖太昊伏羲》(上下)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复竣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出版 定价:116.00元 该著作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角度多侧面,论证以太昊伏羲为首的中国古史帝王世系的形成史;论证太昊伏羲是“中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五方之民”的共祖,是位居炎帝、黄帝之前的中国人祖、中华民族始祖、中华民族的
全文: 杨复竣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出版 定价:116.00元 该著作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角度多侧面,论证以太昊伏羲为首的中国古史帝王世系的形成史;论证太昊伏羲是“中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五方之民”的共祖,是位居炎帝、黄帝之前的中国人祖、中华民族始祖、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论证中华龙的起源与龙的形成史,伏羲是中国龙的鼻祖;论证伏羲结束了中国远古狩猎时代,开辟了中国远古畜牧时代,伏羲所创造的昊昊王业与灿烂的本源文化,打开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大门;论证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中华民族56个民族同归一源,万姓同根;论证中国的本源文化——伏羲八卦与《易经》是保证中华民族大统一、民族大团结、天下大和谐的理论基石;论证国祭伏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解读中原文化“密码”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中国作家队伍中,河南文学军团表现凶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被誉为国内文坛劲旅。而创作活跃、新作迭出的刘震云、阎连科、李佩甫、李洱堪称河南作家的“四大天王”。日前,在新浪读书频道举办的“论河南文化溯中国性格”活动中,“四大天王”相聚一堂,畅谈与河南文化的渊源。 文学成就 在文体和内容上,刘
全文: 在中国作家队伍中,河南文学军团表现凶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被誉为国内文坛劲旅。而创作活跃、新作迭出的刘震云、阎连科、李佩甫、李洱堪称河南作家的“四大天王”。日前,在新浪读书频道举办的“论河南文化溯中国性格”活动中,“四大天王”相聚一堂,畅谈与河南文化的渊源。 文学成就 在文体和内容上,刘震云不断探索。他写过琐碎的《一地鸡毛》,写过诡谲的《故乡面和花朵》、《一腔废话》,到了《手机》,又突然返璞归真。幽默智慧、锥锥见血,形成刘震云作品的独有风格。他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探索隐秘的孤单与隔阂的内心,描写中国人的“千年孤独”。 在新作《我与父辈》中,阎连科真切地描绘了那场由记忆组成的乡村梦。《我与父辈》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起,把读者带回到上世纪那个充满贫穷和饥饿的年代,讲述了生活在偏僻农村里的父辈们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当然,除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回忆之外,阎连科用更多的笔墨讲述了父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讲述了自己在温暖的亲情之下获得的滋养,以及对这种亲情的真诚感恩。 身为河南作协领导,李佩甫早期作品多以乡土为题材,但跟乡土作家不一样的是,他除了擅长讲故事,更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 虽然在“四大天王”中,刘震云大名鼎鼎、作品最为畅销。但如果PK一下在德国的知名度,刘震云则会败给李洱。因为作品《石榴树上结樱桃》颇受德国总理默克尔赏识,李洱在德国赢得相当的人气。德国媒体曾这样评价《石榴树上结樱桃》:谁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现状的话,就应该阅读李洱的小说,史无前例,非常杰出。据说李洱去德国驻华大使馆参加午宴时,发现他已被工作人员所熟悉,从大使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在读《石榴树上结樱桃》。 幽默标签 对“四大天王”来说,幽默似乎是他们身上以及作品中最典型的标签。几个月前,在歌德学院组织的一场和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相关的活动中,记者就见识到刘震云、阎连科和李洱的幽默特质。轮到刘震云发言时,他望着春树和安妮宝贝慢吞吞地幽了一默:今天没白来啊,因为女作家都比较漂亮。当主持人反问哪位男作家最帅时,刘震云爽快地应道:我啊。 有不少导演盯上刘震云的幽默功底,拉他在多部电影里客串,他应该是触电最多的作家。在冯小刚的早期电影《甲方乙方》中,刘震云就曾有过出彩的客串,但他戏份最多的一部电影则是《桃花运》。在那部影片里,刘震云饰演一位“桃花运”旺盛但非常矫情的大学教授。其实,刘震云的妻子也有过触电的经历,本色出演过那则很著名的“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的公益广告。对妻子执著地从事于公益律师事业,在《文化访谈录》节目中,刘震云流露出敬佩。 除语言外,刘震云的幽默还表现在腔调和思维上。和村上春树一样,刘震云每天有跑步一两个小时的习惯。当得知要做奥运火炬手时,刘震云的第一反应就是:行啊,我一个人举着火炬从天安门跑到鸟巢,距离与每天晨跑相比到底哪个远。后来被“无情”地告知:没那么远,几千人呢,你就200米。当刘震云用特有的慢吞吞语腔说出这些话时,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李洱也习惯在不正形中展示他的幽默。仍然是在那次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上,当主持人饶有兴致地问他德国总理默克尔为何喜欢《石榴树上结樱桃》时,李洱实为一本正经但非常不着调地回答:我听说默克尔每到一个国家,就有抓阄约见作家的习惯,这次不知什么着,恰巧抓到我。《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的农民不仅幽默可爱,更重要的是紧跟时代节拍,当夸奖一个人的普通话好时,他们会随意地冒出一句:都比得上赵忠祥了。 对于河南人独特的幽默,刘震云说道:这种幽默会反映在正常的时间、历史和每一天。前几年老有人说刘震云这个人阴阳怪气,说话特别绕,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其实我都在真诚地说话,无非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而已。 故乡情怀 除李佩甫外,其他3位都已经定居北京。但是,在京这3位依然有着很浓厚的故乡情怀,而这种情怀更是深深地镌刻在作品当中。从3位为活动抛开手头事情,齐刷刷地回到郑州就可见一斑。活动一开场,刘震云就很是感恩地说:“故乡”这个概念仿佛是一个情感、情愫、回忆。每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故乡会教给你丈量这个世界的罗盘,像大小多少、东西南北、爱和恨,这是人类丈量和感受这个世界非常基本的东西。 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多年,但刘震云依然转向。“直到现在,有的人说让往东,我往西就对了,让我打狗,我撵鸡就是了。别人请我吃饭说在东城,我奔到西城去了。连科和李洱请我吃饭,我说离我们家有多远?他们说有20公里,我马上就会想到我们村到县城的距离。”刘震云觉得故乡会教给每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态度。而面对世界的态度不但会影响到一个作者的生活,更重要的它可能会影响你的人生,作为一个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另外这种态度会带来一定的宽度、长度和深度。“我觉得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说,真正到最后恐怕是一个人的心胸和气度,你的心胸和气度有多大,作品就会有多么的不同,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刘震云说。 而阎连科则直率地说,如果想了解河南性格就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河南的中心在哪儿,我一直在讲,就在我们嵩县。嵩县的中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村,叫田湖村。田湖村的中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家。我们家的中心其实就是我,我想这一点非常简单,就以我为中心了解河南。”阎连科说。 惺惺相惜 在阎连科看来,刘震云的小说极具爆发力,而变化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你看《一地鸡毛》、《新兵连》小说中那种深藏不露的爆发力,它是非常能够震撼人的。刘震云是真正把文化、民间和幽默三者结合最好的一个。我上军艺时,刘震云来学校讲课,我都是坐在第一排听的。”在一旁的刘震云立刻戳穿:我俩特意讨论过这事,我对阎连科说你应该是我的学生,连科骂了一句粗话,说我一听你讲课,我马上就走了。 看完《羊的门》、《城的灯》、《等等灵魂》,阎连科认为李佩甫对小说细节的探索很值得大家鞠躬。“我们经常说陕西有个路遥,河南有个李佩甫,两位对文字的敬重值得我们尊重。”对于《石榴树上结樱桃》被默克尔当做礼物送给中国总理温家宝,阎连科由衷地感慨:真给我们河南人争光。“李洱的幽默和文化可能和震云不大相同。震云有极大的平民性,李洱则是超越地域的。”夸完其他3位作品,当主持人问道:“您自己的呢?”阎连科得意地说:我的作品是他们3个的集大成者。” 以一个村庄看世界的作家并不多,刘震云认为在中国起码有两个人做得不错:阎连科和莫言。“阎连科的作品有一种不可释怀的沉重感,包括像李佩甫的《羊的门》,我在看的时候确实感觉透不过气来。”对于《石榴树上结樱桃》,刘震云评价道:“当然这个小说也很好,但名字起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我看到两个作家作品的名字,我是感到非常惭愧的,一个是土耳其的作家帕慕克,他的那本《我的名字叫红》,另外就是《石榴树上结樱桃》。”刘震云遗憾为何自己起不出那种名字。 作为河南作家,李佩甫对能冲进北京的一批作家感到骄傲,并认为是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们的标尺在哪里?就是刘震云、阎连科、李洱、周大新等这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进京之后视角变了,态度变了,他们是一线作家,是同年龄作家当中最好的。”李佩甫赞叹。
《中原文化大典》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自荐理由: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与源文化,此大典的出版是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史料珍稀,艺术价值宝贵,是了解和研究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书。
全文: 自荐理由: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与源文化,此大典的出版是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史料珍稀,艺术价值宝贵,是了解和研究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书。
中原文化要做新贡献
作者: 韩为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独具匠心的河南展厅,不仅展示 了中原文化,也给本届期刊展带来了 冲击,吸引了一批批的参观者,滚滚 的黄河,巍巍的石窟大佛,伟岸的大 象和繁华的清明上河图……灿烂的中 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地融合在一 起,浑然天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记者采访 了河南省局局长刘海程。$$
全文:独具匠心的河南展厅,不仅展示 了中原文化,也给本届期刊展带来了 冲击,吸引了一批批的参观者,滚滚 的黄河,巍巍的石窟大佛,伟岸的大 象和繁华的清明上河图……灿烂的中 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地融合在一 起,浑然天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记者采访 了河南省局局长刘海程。$$ 他说,江总书记说:“河南的文 化底蕴很丰厚”,植根于中原文化沃 土的河南期刊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 足的发展,数量从1978年的24种发 展到现在的250多种,年发行量从几 十万份发展到而今的1.1亿份,基本 形成了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繁荣发 展的局面。特别是“九五”以来,实 施了精品群带动战略,全省涌现出了 一批综合质量高、发行量大、市场竞 争力强、双效俱佳的优秀期刊,不仅 深受读者喜爱,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 响,其中期发量超过25万份的有10 多种,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次参展的 150多种期刊,大多数是全国优秀期 刊或河南“二十佳”、一级期刊,如 《妇女生活》、《领导科学》、《华 夏考古》入选全国首届优秀社科期刊, 《妇女生活》、《公安月刊》分别荣获国 家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名人 传记》、《小小说选刊》等4种期刊被评 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同时,参展 的还有堪称全国名牌的《人生与伴 侣》、《漫画月刊》,在全国最具影响力 的营销类期刊《销售与市场》以及《试 题研究》、《婚育与健康》、《中学 生阅读》、《中学生数理化》等。$$ 刘局长说,河南是人口大省,是期刊大省,中原文化要 为全国的期刊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原文化大典》开机印刷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河南大型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3月20日正式开机印刷,首批印刷的是5卷本的《民俗典》中的《民间文艺》卷。这标志着总投资3000万元、近3000万字、55卷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即将竣工。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相关领导出席开机仪式,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
全文:本报讯河南大型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3月20日正式开机印刷,首批印刷的是5卷本的《民俗典》中的《民间文艺》卷。这标志着总投资3000万元、近3000万字、55卷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即将竣工。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相关领导出席开机仪式,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原文化大典》总主编邓本章介绍了《中原文化大典》编辑出版情况。 据介绍,《中原文化大典》是一部由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统筹、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经典性文化工程,河南省近300位一流专家学者参与此书的编写与出版。《中原文化大典》共分十部分,包括一论,八典、一记。这部大典工程集文献、编纂、图片展示、研究成果于一体,主体定位于“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时间“上至远古、下迄清末”,学术定位于“集成性和科学性、权威性和经典性、实用性和资料性”,涵盖历史、经济、文化、人物、著述、文物、教育、体育、科技、艺术、民俗、大事等各个领域。 《中原文化大典》融通史、通志于一体,又有别于丛书、类书的大型综合性、地域性的文化套书。它从大文化概念的角度,对中原文化的科学内涵、典型形态、各文化领域的成就、历史演变、精神特质、现实价值进行研究探索;通过人物评传、文献提要、大事编年等形式来总结、整理和体现中原文化;选取最具代表性、可视性的方面加以展示和再现,以突出其地域文化特色。 《中原文化大典》的出版价值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原文化的演变轨迹,总结中原文化的宝贵经验,揭示中原文化的发展规律,全景式地展示中原文化的光辉成就,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中原在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与地位,是中原文化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据了解,《中原文化大典》55卷拟于4月26日在郑州召开的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整体推出。(李文平)
《中原文化大典》要创标志品牌
作者: 韩为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于2001年底正式启动的河南省 文化建设事业的一项标志性精品工 程──《中原文化大典》(以下简称 《大典》)的编纂工作,在全省各界、 尤其是学术界的支持和参与下,一 年多来进展顺利,并已取得阶段性 的成果。这是记者近日在郑州召开 的“《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编纂 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河南省新
全文:于2001年底正式启动的河南省 文化建设事业的一项标志性精品工 程──《中原文化大典》(以下简称 《大典》)的编纂工作,在全省各界、 尤其是学术界的支持和参与下,一 年多来进展顺利,并已取得阶段性 的成果。这是记者近日在郑州召开 的“《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编纂 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始终把《大 典》工程作为该省图书出版“十五” 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来安排运作,专 门组成了《大典》出版委员会办公 室,省局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亲自 过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召开办公 会听取汇报,协调解决编纂中的问 题,及时从河南出版发展专项基金 中拨出启动资金,同时制定专项资 金管理使用办法,并申请将《大典》 工程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十五”规 划。具体承担《大典》编纂出版工 作的中州古籍出版社已把《大典》 工程作为社里近几年的出版工作重 心,成立了由社领导和业务骨干组 成的《大典》编辑部,全力以赴, 精心组织,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与 交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广泛团结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组稿编纂中发挥群体优势;反复 讨论研究,有的分典甚至是进行了 十几次磋商,才确定了编委组成和 编纂方案及体例分工;在进入编纂 实施阶段后,各分典编委会都按时 提交了详细的写作提纲并参考书目, 以《工作简报》形式送达了每位撰 稿人;及时召开编委和编纂工作会 议解决问题、评审稿件并督促撰写 工作。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卓有成效 的组织协调,使《大典》工程进展 顺利。其中《人物典》、《著述典》、 《民俗典》的进展最快,朱绍侯先生 主编的四卷《人物典》书稿已基本 完成,部分正在朱先生手中终审, 原计划是在8月召开二次编纂会议 通稿;栾星先生主编的5卷《著述 典》也已任务过半,并部分书稿正 在审读,计划是在9月份全部交稿; 由张振犁、陈江风、任聘先生主编的 5卷《民俗典》已于今年3月、7月召 开了两次编委会,进展顺利,也计划 年底交稿。截止到目前,《文物典》、 《总论》、《大事记》的编纂工作已全 面展开,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大典》 工程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分典──《文物 典》,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准备,从河 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古 代建筑与保护研究所、郑州大学、洛 阳龙门石窟研究所、省钱币学会聘揽 了23位专家学者撰写,这部共15卷 23册约1380万字的,充分反映20世 纪与文物考古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 再现中原古代文明的重头分典,可望 在2004年底完成。另外,《文学艺 术典》、《学术思想典》、《科技教 育典》这三部分典的编纂工作也已 全面启动。
《中原文化大典》亮河南“名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彭致)一部全面论述中原文化的《中原文化大典》日前全部出齐。8月31日,中原传媒出版集团在第1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新书发布会,全面展示该书内容,再现被浓缩的中华文化。 由300位学者历时8年编撰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原文化大典》共55册,以3000万字、4万幅图片和总论、八
全文:本报讯 (记者彭致)一部全面论述中原文化的《中原文化大典》日前全部出齐。8月31日,中原传媒出版集团在第1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新书发布会,全面展示该书内容,再现被浓缩的中华文化。 由300位学者历时8年编撰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原文化大典》共55册,以3000万字、4万幅图片和总论、八典、一记10个部分,涵盖哲学、经学、史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几十个学科,对中原文化的文化形态、特征、精神进行了系统论述。 据该书执行总主编孙广举介绍,《中原文化大典》力求对中原文化的典籍文化、考古研究、田野调查的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把摆在图书馆书架上的、从地下发掘的、博物馆珍藏的、存在学者脑海中的以及散落于民间文化资源集中起来,寻找历史脉络和轨迹,发现历史规律,从而为地域文化创造力寻找更大发展空间。
中原文化对中原阅读的影响
作者: 李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原曾产生过众多 文化名人和文化成果。如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诗人杜 甫、文学家韩愈、画家吴道子、乐律学家朱载堉等,都是中国 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老子》、《庄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南史》、《北史》、《旧五代史》、《新唐 书》列传部分、《说文解字》
全文: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原曾产生过众多 文化名人和文化成果。如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诗人杜 甫、文学家韩愈、画家吴道子、乐律学家朱载堉等,都是中国 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老子》、《庄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南史》、《北史》、《旧五代史》、《新唐 书》列传部分、《说文解字》等都是中原人的著作。每个名人 都是一个历史,每部著作都会演绎出一段故事来。这种巨大的 历史魅力,至今仍放出熠熠的光辉。$$ 崇尚知识 重视教育$$ 中国最早的学校是在中原诞生的,应该说,中原是中国教 育文化的摇篮。中原的教育曾培养出了像大哲学家王充、大科 学家张衡、经济学家郑玄等人物,那时还有外国留学生不远万 里前来求学的,教育盛况可见一斑。中原的众多书院从唐五代 开始直到明清,在为国家收藏和校勘许多图书的同时,也为知 识分子提供了讲演、研讨学术的场所。在中原漫长的教育史 上,还出现过像伊尹(第一个见于甲骨文的教师)、墨子、贾 谊、韩愈、程颢、程颐、许衡、王廷相、李时灿等为数众多的 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中原人向来是重教轻商,重农轻商的,这里可能不会产生大 商人,但不会缺少教育家。重视教育的结果,是调动民众的读书 热情,培养有文化的人。河南人他可能贫穷,但只要是孩子的学 习用书,就是卖鸡蛋、宰猪,也要把钱凑够。现今,经济快速的发 展,河南人开始富裕了起来。城市的学生,已非是简单的教科书 与辅导书能满足的了。他们在众多的教辅读物中挑选他们信得 过的名教师名出版社的读物,显然在用书上他们已经上了个层 次,这是农村的学生无法可比的。重视教育,还使河南产生对书 籍和知识的敬重。在一些读书人的圈里,请客已不是吃饭,而是 赠书。郑州三昧书屋的老板就曾这样身体力行过。在中原的大小 书店里,可随时看到读书的热潮涌动,尤其是一些家长,或和孩 子一起,或自己一人,帮助孩子挑选课外读物,其情景令人感动, 令人振奋。中原最大的书店郑州购书中心,更是人流如潮。$$ 注重文学 引领阅读$$ 中原人有着强烈的文学情结,由于厚重的文化积蓄与积累, 使得文学有了丰厚的土壤和发展条件。在这块热土上,曾汇聚过 众多的文学家,远的(古时)且不说,单说现当代就产生了像冯沅 君、许玉诺、曹靖华、师陀、李季、姚雪垠、魏巍、刘知侠、李准、苏 金伞、白桦等一大批作家。新时期,文学豫军更加突起,其成绩斐 然,为众人瞩目。如张一弓、二月河、张宇、李佩甫、田中禾、乔典 运、周同宾,在京的河南籍作家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 等,都为中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笔, 用中原文化的入世、务实、凝重、坚挺的理性精神,追溯着历史, 观照着生活,也观照着生存的河南人,河南人便在这浓厚的文学 氛围里受其滋养。$$ 河南作家向来就以敦厚、沉稳、扎实而著称,对生活具有积 极的心态,其作品都能积极地反映现实生活。他们这种创作和生 活态度,对河南人的阅读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引领作用。在他们 的引领下,河南人对文学读物情有独钟。加之河南人崇尚勇武精 神,所以,那些反映英雄的事迹与气概,张扬积极的人生,传达历 史进步精神与优秀文化的文学作品,就自然而然地受到河南人 的喜爱。他们可能家徒四壁,但却有几本心爱的书。笔者因职业 的关系,曾接触过不少用学生纸、草纸书写的皱皱巴巴的稿件。 稿件的作者年龄不等,男女老少都有,甚至年逾花甲的老者也在 此行列(这真是一个奇异的现象),他们的背后都是大量的阅读 在支撑着。或可以说,河南的作家是在众多写作者中脱颖而出 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文学的基础。$$ 达观宽容 吸纳融合$$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接处,华北平原与江汉、汉淮平 原的结合部,中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带,是中国的中心腹地。就 因为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和古时众多国都所在地,历史上的中原 便成了各种文化的汇融之地。从宗教文化看,不仅有本土的道 教,还有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它们可以 共存于一世。学术上不同的流派,思想上不同的派别,在书 院,甚至在寺院都可以坐而论道。各地的商人、使节,带着不 同民族的不同风俗和异域的文化都聚集于此地。中原文化以其 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了这一切。它没有为顽强保 持自己文化的纯洁性和特色,不加分析地抵御外来文化。它的 兼容并蓄的风格,在中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有效地吸取了许 多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和养分,所以才有它的厚重、饱满,才 有它的延续。这种文化风格,也塑造了河南人谦逊、深沉、朴 实的性格和宽容、忍让的生活态度。表现在阅读上,就是阅读 内容和题材的宽泛和多样。在河南人的阅读中,没有任何歧视 和不健康的心理,沿海的新潮观念、经济理念,少数民族的风 土人情,内陆的文物掌故,甚至讲唱文学、书法、谜语,河南 人都可以一一览尽眼底,进行选择、甄别、消化。对于国外的 先进思想与学术的图书,中原人也能显示出其品位来。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