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7)
按栏目分组
文学 (80)
教育学 (36)
法学 (21)
哲学 (10)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21)
2012(18)
2011(12)
2010(14)
2009(12)
2008(6)
2007(12)
2006(5)
2005(8)
2004(8)
2003(2)
2002(3)
2001(3)
2000(9)
1999(7)
1998(2)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147)
相关搜索词
充分挖掘七夕的文化内涵
作者: 王逸吟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null
全文:null
人文天文对话 七夕浪漫观星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主办,新浪网独家网络支持,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承办的2010“七夕·中华”系列活动8月10日在北京启动。 2010“七夕·中华”系列活动首次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到传统节日活动之中,与国家天文台与网络等现代科学与科技机构合作,在活动形式与
全文: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主办,新浪网独家网络支持,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承办的2010“七夕·中华”系列活动8月10日在北京启动。 2010“七夕·中华”系列活动首次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到传统节日活动之中,与国家天文台与网络等现代科学与科技机构合作,在活动形式与 传播手段上大胆创新。8月16日传统七夕之夜,将在西安大唐芙蓉园曲江池畔举行别开生面的“许愿·七夕”浪漫观星会和七夕相亲会。观星会以“人文与天文的对话”为核心内容,邀请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化学者进行人文天文对话,带领参与者一同赏星说文,将天文科普知识、民间文化传说和人文浪漫情怀融入传统七夕活动中。除本安主会场外,观星会还将在杭州、宁波、石家庄等地同时举行。同时,以“献给未来的爱情”为主题的七夕情歌、情诗、情话征集大赛,已在新浪网启动,让更多的系列活动参与者通过时尚的微博,通过网络创作传播情歌、情诗、情话的方式,使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过“七夕”,别丢了文化魂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农历“七夕”将至,有关“七夕”的各种活动也在许多地方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七夕文化论坛。论坛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七夕节”是七夕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然而,如今“七夕节”的知名度比不上“情人节”,甚至有人片面地把“七夕节”
全文:农历“七夕”将至,有关“七夕”的各种活动也在许多地方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七夕文化论坛。论坛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七夕节”是七夕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然而,如今“七夕节”的知名度比不上“情人节”,甚至有人片面地把“七夕节” 仅仅当作“中国的情人节”。这些,显然是对“七夕节”文化内涵和精神不甚了解,使得“七夕节”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实际上,“七夕节”是我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也是古代少女、闺妇最看重的节日。因主要的参与者是少女,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也被人们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即农历七月初七,正值夏秋,晴朗夜空,明亮的牵牛星、织女星分居东西两边,隔河相望,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于是便有了“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的习俗。相传织女是一位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于是这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求织女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技法娴熟,并赐给她们美满姻缘。而这种美好的期望,不单是男女之情,还有妇女们提高自身生活技能的殷切希望。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七夕节”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对人类最普遍的两情相悦过程的文化升华,具有生命本原的意义。其中,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最集中的表现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七夕节”更具有夫妻相爱、和睦生活、精致人生、全家幸福的期许和意蕴。当前,社会上许多人只知道“情人节”而不知道“七夕节”,或把“七夕节”仅仅当做“中国情人节”,显然是丢掉了“七夕节”的魂。 如今,不少商家也错把“七夕节”当“情人节”,一味地注重了“中国情人节”中的“情人”意蕴,而忘却了其他的文化内涵。更有商家在“拉拢”人心方面煞费苦心,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法层出不穷,例如,举办婚嫁体验,男士DIY礼物等。可消费者对此似乎不领情。究其原因,七夕促销噱头与西方情人节过于雷同,钻石、黄金、铂金、翡翠等与七夕节日气氛难以“匹配”,缺少“七夕节”的文化底蕴。国内商家推出的产品设计大部分缺少东方情调,开展的活动也少了“七夕”独有的韵味。 又一个“七夕节”来临了。深入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广为传播“七夕节”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活动,才能让“七夕节”根植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土壤中逐步成长,并更好地传承下去。
树叶烙画《鹊桥相会》迎“七夕”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12日,苏州艺人庞彦德在展示他制作的树叶烙画作品《鹊桥相会》。该作品长26厘米、宽20厘米,作者通过“画”和“烙”的手工技艺在树叶上再现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中的故事情节,独具一格。新华社发 杭兴微摄
全文: 8月12日,苏州艺人庞彦德在展示他制作的树叶烙画作品《鹊桥相会》。该作品长26厘米、宽20厘米,作者通过“画”和“烙”的手工技艺在树叶上再现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中的故事情节,独具一格。新华社发 杭兴微摄
建议过一个古典七夕节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建议过一个古典七夕节 七夕快到了,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些天,到处可见关于七夕的话题,七夕的礼物、七夕的短信、七夕的祝福……而我,最想过的是一个古典的七夕。首先,要有情书,给配偶写一封手写的情书。然后去郊外看星星,看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看牛郎挑着的一双儿女,看阻断了他们相会的 银河。还要读诗词,选
全文:建议过一个古典七夕节 七夕快到了,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些天,到处可见关于七夕的话题,七夕的礼物、七夕的短信、七夕的祝福……而我,最想过的是一个古典的七夕。首先,要有情书,给配偶写一封手写的情书。然后去郊外看星星,看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看牛郎挑着的一双儿女,看阻断了他们相会的 银河。还要读诗词,选一处清凉的所在,手捧文卷,在诗词里找寻七夕的古典味道,领略大词人秦观那首著名的《鹊桥仙》词的缠绵意蕴和杜牧“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清新意境。在都市喧闹中忙忙碌碌的当代人,不妨一试。 河南洛阳苗君甫 怀念最真的电视剧精品 近日看电视,发现荧屏上正在热播的都是些老剧——《大宅门》、《还珠格格》、《大明宫词》等,还有像经典的连续剧《包青天》,居然是原班人马十多年后重拍的。如今电视剧掀起了一股翻拍风,把四大名著拍了个遍。还有前几年的重拍、翻拍金庸武侠片,都引起了观众的热议。然而,看过这些新作之后,人们还会是对老版更加怀念。新《三国》太血腥,新《红楼》太香艳,新《西游》太吓人……如今的电视剧已经没有原来电视剧的味道了。原来的艺术家们拍电视剧,条件很艰苦,没有大腕,靠的是真正的一种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热爱。可如今的电视剧,投资人不差钱,请来明星大腕助阵,处处闹绯闻、打口水战提升关注度,人们是一开始会去偶尔关注下,可之后就一笑了之……毕竟,孙猴子不是谁都能演的。现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观众可不希望看到一些不真实的、没有滋味的“回锅肉”。情愿艺术带给我们甜美的怀旧,也不要是“鸡肋般”的烦恼和失落感。 江西大余王轩俊
海南嬉水节浪漫迎七夕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北京5月7日电(记者 胡其峰)今年的农历七月七“中国情人节”去哪里过?海南岛南部的明珠——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以“相约七月七,激情嬉水节”为主题的2011年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届时将在海南保亭举行。七仙温泉嬉水节是保亭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节庆,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
全文:本报北京5月7日电(记者 胡其峰)今年的农历七月七“中国情人节”去哪里过?海南岛南部的明珠——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以“相约七月七,激情嬉水节”为主题的2011年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届时将在海南保亭举行。七仙温泉嬉水节是保亭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节庆,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1届,2010年荣获“中国十大著名节庆品牌”称号。
七夕传承至今根在文化内涵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报道,某青年作家最近发文说“七夕节很丑陋”,因为“牛郎织女需要苦苦等待一年才可以‘金风玉露一相逢’,这种凄凉的不能相守的悲剧爱情,即使‘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当如何?”他提议设立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月老结绳”之日为“中华情侣节”,形成我们自己的情人节。 从牛郎织女传说而来的“七夕节”是否可以作 为中
全文:据报道,某青年作家最近发文说“七夕节很丑陋”,因为“牛郎织女需要苦苦等待一年才可以‘金风玉露一相逢’,这种凄凉的不能相守的悲剧爱情,即使‘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当如何?”他提议设立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月老结绳”之日为“中华情侣节”,形成我们自己的情人节。 从牛郎织女传说而来的“七夕节”是否可以作 为中国的“情人节”?根据那位作家的意思,牛郎织女的故事太悲惨,因而“很丑陋”,不足取。然而,他只是机械地看到故事的表象——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却没有领会故事背后的真正意义,即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和赞美。正如一些民俗学家所言,七夕的故事表达的是男女之间恪守承诺、白头偕老的至真情感。这情感,不因为时间和各种磨难的考验而消退。人们珍爱这样的感情。这也是七夕节一直传承至今、受人祝福的根本原因。 “七夕节”能否成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待于讨论。轻易否定坚贞爱情,却万万不可。如果将“牛郎织女”仅仅理解为不相逢,是片面的。 我们冷静下来再看就会发现,节日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当年轻人成群结队地抢购价格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玫瑰花时,又或者当各种品目繁多的情侣消费在特定的日子出现时,“情人节”更多地是与商业运作连在了一起,而与文化似乎无甚瓜葛。 提倡过中国自己的节日,这自然是捍卫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但倡议也仅是倡议,不等于我们的节日文化就此便厚重了。要真正重视节日中的文化积淀,了解节日的来历、内涵,这才不至于看轻了我们的悠久传说。
七夕 文艺精品角逐“山花奖”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东莞8月16日电今天,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民间七夕文艺精品汇聚于此,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展台上,那些用谷粒、米粒、瓜子等日常食品制作而成的各种手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用开心果壳制的腊梅、白米粒砌的菊花、洋葱衣作的莲花、鸡蛋壳做的灯盏,还有 用泡沫塑
全文:本报东莞8月16日电今天,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民间七夕文艺精品汇聚于此,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展台上,那些用谷粒、米粒、瓜子等日常食品制作而成的各种手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用开心果壳制的腊梅、白米粒砌的菊花、洋葱衣作的莲花、鸡蛋壳做的灯盏,还有 用泡沫塑料做成的各类水果,每一种都那么逼真,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今天开幕的首届中国(东莞·望牛墩)七夕风情文化节的现场。记者注意到,各地选送作品的题材丰富,制作技艺高超,极富民族和地方特色。如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选送的“贡案”作品,再现了广州西关“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场景。而广东湛江市选送的作品则整合了湛江地区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名录:有“东方一绝”美称的东海人龙舞、被称为“舞蹈活化石”的湛江傩舞、也有被誉为“东方隐蔽艺术”的吴川飘色、有名扬海内外的遂溪醒狮、也有集武术、舞蹈于一体的廉江舞鹰雄等。 据了解,文化节吸引了全国25个省份53支队伍参加,既有远道而来的西藏、新疆朋友,也有“乞巧”名声享誉海内外的广州珠村、黄埔等地的队伍。为期三天的文化节,除了展示各具特色的七夕手工艺品外,还举行全国乞巧赛艺比赛,16个省份的26支队伍将同台比拼,前三名将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一奖项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本届文化节以“梦圆七夕节、情定望牛墩”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七夕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间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的挖掘、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爱上传统节日。为此,文化节还特别安排了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包括亮点纷呈的开、闭幕式文艺晚会、中国七夕文化论坛、全国七夕风情楹联征集展览、七夕贡案制作流程展示和体验等,将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七夕文化精髓荟萃在望牛墩。 望牛墩镇始建于宋,位于南粤莞邑之西。自五代以来民间就有过七夕节“做贡案赛巧”的传统习俗,乞巧风俗历史悠久,荣获“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称号,七夕贡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首届七夕文化节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张景华、雷柯)9日晚,首届北京七夕文化节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开幕。之后近一个月,依托七夕文化的歌会、展览、鹊桥会、民俗游等活动将免费开放。 当晚,“情定运河梦圆北京”2013七夕歌会以情歌荟萃的形式,表达了传统节日的新内涵。歌会除了众多爱情歌曲的演绎,还特别邀请普通百姓
全文:本报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张景华、雷柯)9日晚,首届北京七夕文化节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开幕。之后近一个月,依托七夕文化的歌会、展览、鹊桥会、民俗游等活动将免费开放。 当晚,“情定运河梦圆北京”2013七夕歌会以情歌荟萃的形式,表达了传统节日的新内涵。歌会除了众多爱情歌曲的演绎,还特别邀请普通百姓,现场讲述真情故事,传递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寻。
民众选择了七夕节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8月13日,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毋庸讳言,七夕节,这个历史悠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在当前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如果说它一度式微、十年前还处于生存的困境,那么如今复兴重振态势明显,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
全文:8月13日,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毋庸讳言,七夕节,这个历史悠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在当前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如果说它一度式微、十年前还处于生存的困境,那么如今复兴重振态势明显,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乞巧(智)、乞美、乞夫、乞子的关键时刻,那么如今它正在成为男女双方表达爱情的重要场合。简言之,七夕节目前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 面对七夕节的当代蜕变,有些人忧心忡忡并明确加以反对,我则以为大可不必。七夕节的当代蜕变是民众选择的结果,并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 第一,民众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节日生活,并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随着新时期人性解放和生活自主性的增加,爱情在人生中的重要程度大为增加,中国人要过情人节的诉求理应得到充分尊重。七夕节向中国情人节的蜕变是这种诉求的现实化,是民众文化选择的自然结果。只要不违背法律道德,这种选择无可厚非。 第二,七夕节的蜕变使中国节日体系中增加了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中原本没有情人节,中国情人节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人们一方面借用西方情人节的文化符号,采取西方情人节的活动模式,将玫瑰、蛋糕、巧克力、烛光晚餐纳入自己的节日实践,另一方面又发明出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与节日活动,如彩虹鹊桥、相亲大会、情歌对唱、抛绣球、放飞许愿灯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节日生活。 第三,向中国情人节的蜕变有效地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一方面,七夕节的当代蜕变使爱情成为七夕节的主题,凸显了爱情的意义和价值,为当代人坦率地表达爱情、寻求浪漫提供了时机,契合了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需求,迅速发展壮大了过节的群体。另一方面,由中国情人节引发的广泛讨论使七夕节重回公众视野,不仅勾起许多中老年人对七夕节的早年记忆从而使其首先在记忆中复活,而且使个别地方如甘肃西和、温州石塘、广州珠河等地仍然活跃的传统七夕节俗得到更多关注。 第四,七夕节向中国情人节的蜕变充分反映了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开放态度。中国情人节的出现无疑深受西方情人节的启示,西方情人节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民众表达爱情的需求,但民众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并没有失去对本土传统节日的热爱,他们有意识地在传统节日之中寻找可以契合的地方,这种开放纳异又兼顾民族传统的文化态度值得充分珍视和肯定。 第五,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了七夕节的蜕变过程,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全社会进行文化反思的作用。七夕节的当代蜕变归功于民众、学者、媒体、商家等多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但这个过程并非完全一团和气,在应该如何给七夕节重新命名、应不应该承认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等方面均存在争议。这些争议表达着普通中国人关于如何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是公众参与七夕节当代蜕变的过程,也是参与文化讨论进行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的过程,同时是公众文化自觉性、文化自信力、文化鉴赏力、文化反思力、生活自主性的培养过程。从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中,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多元价值取向,纳异包容的与坚守民族本位的共同在场。我们也看到,碰撞交锋激发、推动不同观点的持有者对多元文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着更加深入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无论对于七夕节的未来发展,还是对于所有传统节日的传承,乃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无疑都大有助益。可以说,七夕节的当代蜕变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全社会进行文化反思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已远远超出七夕之外。
Rss订阅